運輸優勢凸顯:中老鐵路相較于傳統陸海聯運通道,全程時效壓縮 40%,綜合成本降低 22%,在東盟貿易網絡中的樞紐效應凸顯。其穩定高效的運輸特點,以及海關查驗通關快的優勢,為進出口貨物提供了有力保障,吸引了更多企業選擇中老鐵路進行運輸。
物流技術創新:磨憨口岸應用 5G + 北斗系統打造 “智慧貨場”,進出口通關時間分別壓縮 60% 和 90%;“瀾湄快線” 國際班列牽引噸位突破 2500 噸,日均開行量達 18 列,較開通初期翻了 9 倍。這些技術創新提升了物流效率,使得貨物運輸更加便捷、快速。
貿易合作深化:隨著中老兩國在跨境園區、跨境產業、跨境金融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,運輸需求持續旺盛。中老鐵路跨境貨物運輸已覆蓋國內 31 個省(區、市)和老撾、泰國、越南、新加坡等 19 個國家和地區,區域間貿易往來和經濟合作活力倍增,為進出口貨物量的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。
商品種類豐富:中老鐵路跨境運輸貨物品類由開通初期的橡膠、化肥、百貨等 10 多種擴展至電子、光伏、通信、汽車等 3000 余種,涵蓋了農產品、工業品、日用品等多個領域。商品種類的不斷豐富,滿足了不同市場的需求,推動了進出口貨物量和貨值的增長。
市場需求增長:例如泰國水果等農產品通過中老鐵路運往中國,滿足了中國市場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。同時,中國制造的機電、光伏產品等也通過中老鐵路出口到東南亞國家,滿足了當地市場的需求,市場需求的增長帶動了進出口貨物量和貨值的增長。

以上就是“今年一季度中老鐵路進出口貨物量和貨值增長”的全部內容


